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 » 支教助学
实践千里行:以开窗为名,邀你看山内的世界
2017-07-19    来源:公益网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雄浑的哀牢山与秀美的无量山就像两条臂膀环绕着这座城,又像两条绿色的锁链一般紧紧的锁住它。6月30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赴云南哀牢山爱心支教团队连续第五年来到了云南省景东县。今年,这支由安徽师范大学三个学院,包含三名研究生、十五名本科生共同组成的团队,以“开窗明路”为主题,在海拔3000米哀牢山深处的龙街乡垭口完小进行为期十天的爱心支教活动。

       山外看山内,很美丽也很闭塞

       初到垭口,志愿者们都被这座隐藏在青山白云间的学校给吸引住了,也终于理解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含义。远山含黛水常笑,白云过肩似轻纱,看惯了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这美丽的山间风光实在让人陶醉。而对于垭口完小的校长何鹏华来说,再美的风景也吸引不了他。

       “07年以前,孩子们都是背着米、咸菜、炊具甚至柴火来学校。” 到达第一天,何校长向志愿者们介绍道。“那时候一到吃饭的时间,学校里到处都是孩子生火做饭的场景,老师帮学生做饭,高年级帮低年级做饭,几个孩子共用一个锅,都很常见。山区多雨,有时候在户外没办法生火,甚至只能在教室里做饭,教室的墙面熏得比黑板还黑。”直到2007年,国家‘爱心早餐’计划普及到了垭口完小,学校建起了现代化的厨房,配备了经过培训的营养餐厨师。“现在一周五天,学生每天吃的都不重样,既吃得饱又吃的好,好多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都想再回来上一遍小学呐!”说到现在的学校生活,何校长的脸上总是露出满意的笑容。

       垭口完小的硬件设施的变化不只体现在食堂上。国家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学校翻新了教学楼、宿舍楼,新建了学生活动楼。2015年,景东县教育局组织以何校长为代表的多名骨干教师前往上海、杭州“取经”学习,以垭口完小为试点按照东部发达区域学校的标准,在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建设了图书室、计算机室、音体美教室和科学实验教室。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垭口完小投资10万元打造梦想教室,使用平板电脑教学,运用互联网消除大山的阻隔。 “唉,可惜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这群山里人不会用哦。”何校长摸着被学生擦得干干净净的科学实验台,无奈的说道。景东县常务副县长汪明前来指导工作和志愿者进行座谈会时,向大家介绍到“景东是教育大县,全县除高等学校暂缺之外,已具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阶段学校,其中包括3所职业中学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并已覆盖全县13个乡镇,教育水平位居普洱市前列。”然而在谈到景东教师资源时,汪副县长也指出,景东的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师学历不高,教师外流现象多,音体美教师格外缺乏。这些都是美丽的哀牢、无量两座大山带来的弊端。

       山内说山外,那么远又这样近

       7月1日,建党节当天,志愿者们开展了“我的祖国”绘画课程。课堂上,当志愿者鲍坤指着黑板上画好的北京天安门,期待地问小学生“这是什么?”的时候,台下回应他的,却是一片迷茫的摇头。

       何校长在介绍到学生情况时曾说“学校223个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到过龙街乡,只有个别同学去过景东县城,他们中的许多学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大山。”而在志愿者与学生的接触当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许多学生不清楚昆明是云南的省会,不知道云南在中国的位置,对他们来说,北京、天安门只是书本上的名词和家里电视中一闪而过的镜头。

       中午放学,鲍坤在教室门外遇到了一直等他的六年级学生白明仙。“老师,写下你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吧,”等鲍坤走近,她从背后拿出用拼写本自制的同学录,“下次你去天安门的时候能带我去吗?”一双忽闪的大眼睛眨着,泛着希冀地光芒。志愿者带着希望来到山中,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新世界,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将希望寄托在志愿者身上。

       “他们很天真,无论什么时候老师提问,他们都能异口同声的回答”,鲍坤感慨道,“身在‘种花家’,开窗明路,学生们最迫切需要的莫过于树立爱国思想。”志愿者们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圣地天安门,画在黑板上,印在山区学生的心尖上。“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认可。”鲍坤坚定地说道。打开红铁门,山外的世界,那么远,却如此近。

       山外连山内,哀牢从此不再“哀”

       七月的垭口阴雨连绵,铅云压山,哀牢山区仿佛成了封口的牢笼。“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希望同学们在新的征程上脚踏实地,走的更高更远。”临近毕业,垭口完小六年级老师黄敏寄语自己的孩子们。山路偏远崎岖,长年下来,仅有十一位村小教师坚守在这所年逾百年的山腰小学,从教室到宿舍,从清晨六点到晚上十点,做学生的第二位父母,陪伴着223位孩子的点点滴滴。

        “有女老师怀孕了,有的老师身体出了问题,每个学期的结束都不能确定下学期还有哪些老师能回来上课。”雪上加霜,难以为继的师资现状让何鹏华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担忧和无力。而每每看到孩子打成一片的志愿者,何鹏华脸上总是抑制不住的露出笑容。

       安徽师范大学的18名志愿者重新开启了垭口完小建成以久的梦想教室,为完小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这个是沙锤,每次只要发动手腕的力量轻轻摇一下……”音乐教室中,志愿者谌曾灵在给孩子们讲解各种乐器的用法。每天课间,学生自觉来到活动教室,学唱“我的祖国”、跳“舞动中国”、绘“北京天安门”……垭口完小,仿若重新鲜活了起来。

       “远眺白云半隐的垭口完小,心中总有一股力量升腾,是为了这边习惯没有伞在雨中奔跑的孩子,也是为了这些不经意的感动。”深夜,志愿者曾庆昌在朋友圈中情不自禁表露自己的心绪。

       学生会得到更加均衡的教育,何鹏华校长希望,更多的志愿者来到山区,开阔山区儿童眼界,让他们敞开心扉,自由成长。(文/李维岩)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