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 » 支教助学
支教随笔: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7-09-06    来源:公益中国网
       聚散匆匆,再回首,梦回垭口。

       谨以此文,纪念一段十天的支教回忆。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依稀记得离开垭口完小的那天,山间下着蒙蒙细雨,收拾好行李踏上大巴的那一瞬间,回头望了一眼这个我待过十天的地方,仿佛一切都格外不真实。客车发动了,白雾中的垭口完小渐渐模糊。我知道,在此刻,我期待已久向往已久的云南支教,要告一段落了。

       耳机里循环这几天一直在听的《那些花儿》,翻看手机里这十天里存下来的照片,还真多,习惯删照片的我此刻却一张也舍不得删,在垭口的那段日子也被这些照片渐渐唤醒。忽然想到一句话:青春就像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

       去山区支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只是我不知道这个梦何时可以实现。踏上芜湖去往昆明的火车的那一刻,紧张、激动、害怕...所有的情愫一起袭来。近三天的路程,火车、大巴、乡间客车,一行人终于在三天后的那个下午赶到了垭口完小。那时已经有许多家长和孩子们站在学校门口,黝黑的皮肤,沾满泥土的双脚,明亮的双眼,局促的双手不知该放哪儿,2017年6月29日下午二时,初见,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走着半夜十二点的山路,鞋子浸满了泥水,山间的夜很凉,完全不像是盛夏六月该有的温度,周围一片漆黑,只有几个队友的手机发出的一点微弱的光亮,那一刻疲惫地像一个泄气的皮球。”忙完当天的工作回到住的地方已是深夜,我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段话。现在回想起来,人这一辈子,能在离家3600公里的深夜的山间行走,恐怕也只有这一次机会了吧。许多年后我真该感谢自己的勇敢,让自己有这一段宝贵的经历可以去回忆。

       忙碌的支教生活慢慢展开,无论是早起走山路去学校时,山间一片片白茫茫的浓雾,还是结束后回去的路上,夜晚天空数不清的星辰,都是许多年后无法忘怀的场景。书上的或者新闻报导里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群山,几位山村教师扎根于这座山区小学,默默地奉献他们的青春,不大的教室里,孩子们睁着大又明亮的双眼,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好奇。你一定没有见过,清晨教室里孩子们充满活力的样子,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好像就是时刻充满活力,真好。

       脑海里一直记得这样一段对话,“老师,你为什么这么白呀?”一位皮肤黑黑的女生问我。另一位女生说道:“因为老师是城里人,我们是偏远山区的学生呀。”一时语塞的我一阵心酸涌上心头,忙着说道:“孩子们,不是的呀,你们因为被阳光晒得多,比老师更健康呢!”这一群善良美丽的孩子,花一般的年纪背后却是一颗颗敏感的心,因为意识到他们与电视里孩子们的不同,所以成熟得也比同龄人早一些。那一瞬间,除了心疼,还有无奈。

       去家访的路上,要走一些陡峭的山路,恐高的我当时吓得腿都软了。同行的两个五年级女生好像看出了我的害怕,说道:“老师,你走我们中间吧!我们一前一后保护你!”她们的贴心再次感动了我。这里的孩子,跟她们短暂的几天相处后,她们真的会把你当成很重要的人。“老师,你不如就嫁到我们这儿吧,那你就可以永远留在这给我们上课了!”“老师还年轻,不着急着嫁人呢!哈哈。”我着实被她们的热情吓了一跳!一路的欢声笑语,一路的心惊胆战。

       这十天里,给孩子们上课,陪他们玩耍,想要带他们认识山外的世界,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从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长大后的自己丢失的东西,也是因为喜爱这群孩子,想要离他们更近一些,所以告诉自己要一直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如果就这么一小段时间,我用我的真诚与热情,去温暖一到两个缺爱的心灵,给他们一种希望,一种从未有过的,不一样的快乐和关怀, 这种影响,真的是可以跟随他们一生的。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来到垭口的第四天,天空终于放晴,一场大雨过后,学校对面的远山上架起了两座彩虹桥,大家都高兴坏了,久违的晴天带来了美丽的彩虹,在这儿,每天都有惊喜和感动发生。那天下午,垭口完小在不大的操场上举行了升旗仪式暨志愿者宣誓仪式。当我们握紧拳头对着蔚蓝天空下的国旗说出口中的誓言时,庄严而肃穆,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支教的意义,明白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骄傲与光荣。

       回来后的日子里,我忙着写总结稿,忙着完成后续收尾的工作,却总感觉心里少了点儿什么。直到收到了那里的孩子李从萍发来的信息:“哥哥姐姐们来了又走了,然后就再也不见了,留给我们的只有空空的希望。我好想你们。”那一瞬间感觉无比愧疚,但同时心里好像被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填满了,我回复她:“姐姐有机会一定会再回去的!”。承载着爱与奉献的短期支教,难免被质疑被诟病,其实除了一腔热血,我们更应当有理智的考虑与准备。十天或许并不能为那里的孩子送去很多知识,但是我们想带去的是让那些处于闭塞环境下的小孩子有一点点“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动力。告诉他们要勇敢的走出去,在他们的天空之外,还有一个不一样天空可以让他们去翱翔,他们和别的孩子没有区别。

       在垭口的十天,收获了从未如此难忘的感动。感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远赴云南哀牢山“开窗明路”爱心支教团队,感谢这次经历这场相遇。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我想,在垭口的那段日子,不管我走到哪里,也依旧会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回忆。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文/吴佳文)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