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蒋小松:把村干部待遇与上年度本村农民人均收入挂钩
2019-03-13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提交了关于建立村级干部激励机制的建议。他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具体操作上,可以把村级干部的待遇与上年度本村农民人均收入挂钩。以村支书为例,根据不同区域可考虑其报酬等于上年度本村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至4倍。

       蒋小松认为,如果优秀的农村人才不愿意争当村支书、村主任,乡村振兴就缺乏基层执行的根基。为此,他在2018年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中,看到了村干部的辛勤工作状况,听到了村干部和村民不少的反映,普遍希望村级组织的杂务再少点、自治的空间再大点,村干部的待遇再高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村干部工作压力太大,职能职责太多。村干部既要完成上级政府各条线对口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又要处理本村的各项事务,包括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脱贫攻坚、环境治理保护、各项惠民业务办理、防汛救灾、退耕还林、禁燃秸秆、精神文明建设、村里的各项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等等。加之,上级部门的大量事务延伸至村里,大量的检查督查延伸至村里,消耗了村支书的精力。

       二是现在的村干部经济待遇低,付出与回报不相称。村干部反映, 一方面“5加2、白加黑”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一方面他们的经济待遇比体制内的干部低很多,每月报酬就1000元至2000元,贫困地区的村干部报酬更少,村干部的工作付出与经济待遇严重不相称。有的村干部说,奋斗了一辈子可能退下来还不如一个贫困户。有的村干部反映,每月得到的补贴还不够电话费、车费的花销。

       三是村干部尤其是村支书的全脱产服务模式限制了干部自身的脱贫奔康。村干部反映,组织上希望优秀的人才、致富能人来当村级组织的一把手,治理农村,可如果按照现在的这种全脱产模式,就算致富能人有心干这工作,各种条条款款的制约严重束缚了村干部的手脚。

       蒋小松对此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强化村级自治组织的自治职能。不能将本应由上一级政府机构和部门承担的事务性工作延伸至村,切实减轻村干部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充分、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允许村干部参与产业发展和享受劳动成果。村干部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的、不在编、不脱产的基层干部,本质身份是农民。建议把村干部纳入技能培训的受训者范围,允许村干部参加合作社并通过自己的资金、技术和劳动投入获得收益,使他们既是村里的管理者也是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三是提高村级干部的基本待遇。既要倡导村干部的奉献精神,也要解决村干部的补贴、社保、医疗等待遇问题。建立村级干部评优机制,奖励守信念、品行好、有本领、讲贡献的村级干部,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加强财政支持,基于工作环境、难度、绩效等,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激励人才向最需要的乡村流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村级干部的待遇与上年度本村农民人均收入挂钩(以村支书为例,根据不同区域可考虑其报酬等于上年度本村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至4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村干部报酬随之增长;农民人均收入下降,村干部报酬随之下降。

(责任编辑:孟诗)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