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2-01-18    来源:东南网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学习、系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走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从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客观现实和福建“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省委对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刻理解,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和福建省情的深刻认知。

       ◆准确把握福建乡村振兴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福建特色乡村振兴特在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色农业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福建农业的亮点所在。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发展特色农业、大农业,搞好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他指出,“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要根据市场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省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大力发展茶叶、蔬菜、水果、水产、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截至2020年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带动农村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不断涌现,走出了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福建特色乡村振兴特在区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我省农业资源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明显。这是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资源禀赋的高度概括,也是新时代加快我省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从资源来看,我省“八山一水一分田”,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居全国首位,林业、林区、林农在“三农”中占比之高是全国其他省区少见的。从地缘来看,我省与台湾隔海相望,又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对台特色非常鲜明,闽台农业合作长期走在全国前列,乡村建设领域合作也日渐活络。

       福建特色乡村振兴特在文化。历史上福建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造就了八闽文化原真性和多元性的两大特色。按区域划分,大致可以概括为闽南、闽都、闽中、闽北、莆仙等地域文化,不同地域在宗教、饮食、建筑等方面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文化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乡村与外界长期保持频繁而又密切的接触,许多农民外出经商打工,沿海地区有相当比例的农村人口远渡重洋,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资金,更带来新的理念。在八闽乡村,爱拼会赢的思想深入人心,展现了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福建特色乡村振兴

       着力强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优势产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推出更多‘福’字号产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更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要围绕增加土地供给,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扩大盘活利用农村荒山闲地试点,充分利用“四荒地”、闲置地等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要围绕提高效率,积极研发轻便高效的小型机械,加大农机补贴力度,鼓励建立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租用共享等方式,加快农林机械化发展步伐,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问题。要围绕增加效益,着力在农林产品深加工中做深做实现有新兴产业,持续向高附加值攀升,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到优的“蝶变”。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着力夯基础,深入推进人才上山下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完善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鼓励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要超前根据城乡人口、资源、环境容量,科学设定城镇化目标,完善乡村发展布局,科学推进合村并居工程,保持村庄适度规模。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涉农高校深入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制订、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和支撑度。要制定出台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的乡村人才引育政策,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多渠道、全方位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

       着力固根脉,坚决守住乡风乡魂乡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保护好古村落、民族特色村寨和原生态自然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要尽快启动实施乡村文化资源普查、乡村文化遗产挖掘和认定工程,编制乡村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乡村文化资源库。农村美不美,既看环境面貌,也看精神风貌。要发挥乡村自治作用,多形式开展教育引导,营造淳朴、质朴、简朴的农村社会风气。

       着力扬优势,持续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坚实紧密结合,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使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据统计,我省乡村聚落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植物景观逐渐向观赏化、多样化的趋势转变。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突出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把村庄规划执行纳入村规民约,严控规划点外建房。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推动常规整治,建立卫生保洁、规范建房、植绿护绿等长效机制,真正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提升、大变革。

       着力补短板,着力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0年,我省GDP居全国第7位、人均GDP居全国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7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居全国第9位。经济发展无论是从总量还是质量,城乡发展无论是融合度还是协调性都走在全国前列,为我省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集中精力优先解决物流快递进村入户问题,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引入社会力量等方式,尽快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统筹城乡教育、医疗资源,根据村庄发展规划和常住人口分布特点,本着资源节约、便利便捷、职能划分明确的原则,科学设定乡村学校、医疗机构布局,着力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服务水平。

       (执笔: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

(责任编辑:子规)

- 更多内容请阅读公益中国网电脑版 -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appbw.com,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38996号-01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
公益热线:13811047288 QQ:844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