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乡村振兴的实质是乡村现代化
2023-07-19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乡村振兴的实质是乡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乡村振兴中所反映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际上就是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在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差别问题,发展水平的差别实际上就是文明水平的差别,所以乡村振兴实质就是乡村现代化问题。

       发展不平衡是文明发展程度差别问题

       发展的载体是文明,动物世界只有进化没有发展。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以后,从野蛮时代依靠采集果蔬和狩猎动物来获得食物、维持自身生存这样一种动物式的存在方式,转向利用工具进行劳动、生产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就跨过了野蛮的界限,进入了文明时代。所以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生产劳动创造的并不是人的生物个体,而是创造了依靠自身创造的文明来生活、区别于动物的社会个体。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以后,发展水平的差别实际上就是文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生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生产能力,或者说生产效率高低的差别。而决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使用什么工具来进行生产。正是因为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不仅塑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包括消费方式,也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这就是文明形态。

       人类文明因为工具的变革带来了三种文明形态。第一种最早创立的是手工文明。使用手工工具来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就是传统的农业文明或者传统文明,因为它是依靠人力和畜力来进行生产,所以其生产效率非常低。第二种是机器文明。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工具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用机器工具取代手工工具来进行生产,而机器工具的本质是自然力的利用,就是用能源来取代人力和畜力进行生产。机器工具的生产效率超出手工工具成千上万倍,这是工业文明出现之后,传统农业文明逐渐没落,传统的农业地区和国家成为落后地区和国家的原因。第三种是智能文明。当今人类文明正在发生另一个重大的变革,就是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的智能植入到生产工具中,使生产工具从原来的机器工具变成机器人工具,所以生产变成无人化和自动化,由此也带动了整个文明在智能化基础上的转型。

       现代化指的是一个社会或者地区文明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既是一个过程型的概念,也是一个目标型的概念。现代化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现代化,其内涵、目标和水平都是不一样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社会追求的现代化是低水平的工业化。今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在智能文明建设上、在创造新的文明形态上居于世界前列,这是高质量发展所要追求的目标。置于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语境来讨论乡村振兴,现代化应该是均衡的一体的现代化,即城乡一体的、工业农业一体的、目标水平一体的现代化。所以,乡村振兴实质就是乡村现代化问题。

       城市和乡村现代化发展差异的原因

       先进和落后的区别是文明发展水平的差别,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文明发展进程不均衡的问题。我国城市的现代化是通过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把土地、劳动力和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结合起来,推动了发达和开放地区城市快速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通过直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来改造和提升自身原来的文明和产业,这是后发式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道路。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有的农村地区没有同步实现产业和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传统农业没有完成机械化、智能化转型,资本、技术和人才没有同步引入农村和农业领域,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出现农村的存量资本、人才和劳动力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尽管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和农业的扶持政策和帮扶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国家的政策和资金帮扶没有和市场形成合力,乡村现代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

       在城市改革进程中,城乡体制改革不同步,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被彻底打破。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了实现自主的工业化,通过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政策,从农村吸取资源来投入城市,从而发展城市工业化。这个二元体制在改革过程中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城乡改革并非同步一体改革,而是分类渐进的,旧的城乡分割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被打破和改变。基本公共服务供应、土地、户籍等很多方面城乡存在制度上的差异,使得农村的开放程度不如城市,农村的土地等资源难以集约化使用,也阻碍了城市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下乡。这是造成城市和乡村现代化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实质是乡村现代化,关键是产业振兴。单一和低端的产业不足以支撑乡村现代化和城乡均衡发展。不仅传统农业要完成向机械农业、智慧农业的转型,而且要促进新业态发展,推进新型二、三产业进入农村地区和传统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多业并举。要以县域、市域乡村空间为载体,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以产业规划和支持性政策来吸引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下乡,带动农村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农村地区农文旅融合转型,助推现代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和乡村现代化。

       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于改革。一是通过农村制度创新,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破除阻碍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制度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农村要成为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价值洼地。二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既要以环境保护、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实现乡村现代化为目标,也要维护村民利益,让村民合理分享改革发展红利,促进共同富裕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转型。三是建构政府、企业、社会和村庄协同共治,产教学研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共同体。政府的扶持政策应更加精准、更加符合地方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监督职能的同时,也要发挥好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吴克昌,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