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动态
搜狗“宇梦童行”——“互联网+公益”新样本
2017-11-10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你所熟悉的互联网公益,可以做什么?网上买一幅自闭症孩子画作?抑或人脸识别网络寻人?还是一天结束后疲惫的捐出行走的步数?
 
       毋容置疑,最近两年,互联网+公益,正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渗透力,逐渐形成公益的新形态。诸如随手拍、随手捐的方式,让人们很容易就能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无论是累计步数捐1元钱,或者学英语捐大米,或者支付行为微捐赠……种种创意,让人们举手之劳便可参与公益。
 
       公益形态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人公益、随手公益、企业公益、以及明星公益等成为常态。日前,搜狗携手马天宇一行30余人奔走2800公里,来到云南元阳县马街乡的鸠妈小学,启动了2017年“宇梦童行”公益活动。
 
       简陋的教室内,孩子们围在一起,睁着好奇的眼睛,不停地向马天宇发问,马天宇则耐心的与孩子们聊起这个他们不太熟悉的互联网世界:“如果你很久没有见过你父母的话,你可以在网上跟你父母去通话、去视频,你想知道的一切,互联网都可以告诉你答案。”
 
       马天宇教孩子如何使用互联网,如何通过互联网把自己和外界建立联系。
 
       也许你很难想象,就在城市里的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时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甚至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海拔1570米的鸠妈村,交通的不便造成了该村经济、教育和医疗的落后,贫困也促使这里大量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除了将物资、书本、学习用具带到越来越多这样的村庄,难能可贵的是,宇梦童行将使用互联网的方法、技巧,以及以技术为手段,与外界建立连接的方法带到了大山里。
 
       在“宇梦童行”来到大山里之前,一个叫做李美英的孩子,已3年没有见过父母(父母在外务工),甚至连父母长什么样子都已经不记得了。活动当中,工作人员给李美英带来了一款电话手表,并现场教她如何用这个手表,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话。
 
       原本以为是母女‘相聚”,有着说不完话的温馨一幕,没想到实际场景却是在四分钟的通话时间里,双方沉默停顿,不知道说什么话的时候就有六七次,电话另一端的妈妈更是泣不成声。
 
       据李美英的老师蔡瑞介绍,鸠妈小学总共有115个学生,其中64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占比超过一半,这些孩子普遍较为内向、害羞。而李美英只是全国庞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其中的一个代表。数据表明,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这也意味着,每5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可能在情感上处于“贫困”状态。
 
图片1
 
       如何为他们真正带去情感上的温暖?真正为他们打开一扇窗,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宇梦童行”坚持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一方面是公益宣传片等如火如荼的线上活动,另一方面,人气男孩马天宇在学校里当起老师、开设互联网小课堂……
 
       虽是互联网公益,但远不止停留在网上“点赞”,而是实实在在的来到这片土地上,把线上的虚拟世界,带到线下这个真实却遥远的世界。除了送去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送去的还有城市里人们所熟悉的科技、理念。
 
图片2
 
       线上结合线下,宇梦童行持续了5年。5年时间里,他们先后来到青海玉树、甘肃天水、甘肃会宁、云南红河州等地,捐助物资之外,更加注重能够在精神世界,给予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更多帮助。这项活动在各地贫困地区,拉近了孩子们与互联网的距离,同时活动还荣获互联网公益联盟颁发的“年度首都互联网公益榜样”奖项。项目大获成功的背后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主旨:给予孩子们精神上一个小小的支点,能够撬起他们更加灿烂的未来。
 
       创新不忘务实,长期的坚持和“线上+线下”效应叠加,让宇梦童行成为业内公认的互联网公益样本。可以说,一时的“爆款”或者多种营销手段刷出来的点击量,不是最终目的。在网络传播效应之外,公益项目的精确落地、具体实施才是公益人的“初心”。在喧嚣当中,回归公益的“初心”,也许是热闹当中必须冷静的抉择。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