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位于天津站后广场的“2025相约上合 绽放津彩”标识(无人机照片,8月22日摄)。新华社 图
“上合时间”即将在天津拉开帷幕。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此次峰会是中方今年最重要的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活动之一,也将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那么,即将举行的这次峰会有何看点?
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创始成员国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经过24年发展,上合组织已从6个成员扩大到10个,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此外,该组织目前还有阿富汗、蒙古2个观察员国,以及14个对话伙伴(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土耳其、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尔、巴林、马尔代夫、缅甸、阿联酋和科威特)。上合组织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的“上合组织大家庭”。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举办,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就组织内所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指示。本届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根据中方此前公布的消息,有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峰会。
根据中方此前公布的名单,应邀出席峰会的外国领导人除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还包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等。此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东盟秘书长高金洪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负责人也将应邀出席峰会。
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上一次主办上合峰会是在2018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彬此前表示,如果说中国当轮值主席国是上合组织发展的关键阶段,那么峰会就是这个关键阶段中的关键节点,意义重大。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朱永彪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分析认为,天津峰会的规模超过历届一方面体现了各国对华关系的重视,希望进一步发展对华关系;二是在变乱交织的当下背景之下,大家对和平、对发展的诉求比以前更加强烈,对上合组织的“上海精神”和宗旨更加认可,取得的成果和成效让上合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
峰会预计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
根据刘彬的介绍,今年峰会承担着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三项重要使命。习近平主席将主持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和“上合组织+”会议,并分别在上述两场会议上发表主旨讲话。主旨讲话中,“六个新”备受期待。
据新华社8月23日报道,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将提出上合组织建设性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方法新路径,并将同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习近平主席将同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发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通过关于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一系列成果文件,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主席还将为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欢迎宴会,密集举行多场双边活动。
此前,在2024年7月举行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各方通过了《阿斯塔纳宣言》和关于各国团结共建公正和睦世界的倡议、关于睦邻互信和伙伴关系原则的声明以及26份成果文件,涵盖经济、金融、安全、人文、机制建设等广泛领域。
刘彬表示,中方希望通过天津峰会,同上合组织国家凝聚政治共识,激发合作动能,发出共同声音,采取联合行动,以上合组织的稳定性和坚韧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为本地区各国人民创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谐友好的良好环境。
8月27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专题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贸易额约为5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此前,《南华早报》22日在报道中指出,此次峰会规模宏大,参会国家众多,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显示出周边国家对中国主张和理念的关注,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积极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功能等也日益被重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相对疲软的背景之下,各国越是需要加强团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朱永彪表示。
中、俄、印三国领导人将如何互动
在此次上合多边平台上受关注的,还有主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互动。
作为上合组织内部的三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领导人将在本次峰会上如何互动一直也备受关注。
据俄新社8月27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当天表示,普京总统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史无前例”。普京总统将出席此次峰会,峰会结束后,普京还将参加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在普京此次访问中国之前,8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两国元首积极评价中俄高水平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一致同意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双方将通力合作,筹备好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办成一届友好、团结、成果丰硕的峰会,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
亚洲新闻台(CNA)28日刊文称,对于莫斯科来说,这次峰会是一个机会,表明尽管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但莫斯科在外交上并没有被孤立。
而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近日也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强调,“在全球地缘政治体系发生构造性转变和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上合组织为致力于稳定、繁荣与和谐共同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
在谈及中俄双边互动时,莫尔古洛夫表示,俄罗斯愿与中国共同努力,加强上合组织的多方面潜力和全球权威,并提请注意两国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是主要大国间建设性合作的典范。他强调,“俄罗斯致力于在所有领域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印度总理莫迪时隔七年再次来华也是备受瞩目。除了同中方互动外,印度在峰会期间如何同俄罗斯以及巴基斯坦方面的互动同样受到各方关注。
一直以来,印度都因在具体议题上与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存在分歧而被视为某种特殊的存在,而此次莫迪来华并出席上合天津峰会被各方普遍视为某种“态度的转变”。
当然,这次莫迪来华参加上合峰会被认为是中印关系持续改善、水到渠成的结果。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自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喀山成功会晤,从外长、防长到国安顾问,中印各层级互动频繁,外交、安全、边境问题等各领域交流或会晤也逐渐恢复,并达成多项共识。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8月19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按照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指引,本着积极和建设性态度,就中印边界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10点共识。
印度总理莫迪也在19日会见王毅时表示,印中都是文明古国,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去年10月,两国领导人喀山会晤是双边关系改善发展的转折点。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都面临加快发展的共同任务,应该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拓展合作,让世界感受到印中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双方还要稳妥管控和处理边界问题,不能让分歧变成争端。
《印度时报》评论称,莫迪时隔7年再次来华参会,原因在于他认为此次参会意义重大,且中国的支持对印度明年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也至关重要。
此外,也有评论认为,印度此次的选择主要源于其面临的经济压力,即美国对部分印度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印度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压力,使其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在27日的报道中强调了印度此行的“平衡”核心,印度知华派学者、塔克什希拉研究所中国问题研究员马诺吉·凯瓦拉马尼 (Manoj Kewalraman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双方都知道(中印关系)仍然存在结构性挑战,但双方都意识到,关系恶化到这种程度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近期的做法某种程度呈现出“两面性”。就在中印关系有最新进展之时,不少媒体也关注到了印度国内涉中国台湾的负面言论和莫迪在峰会举行之前的日本之行。
据日本媒体报道,8月29日至31日,莫迪将到访日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印日年度峰会。日本政府相关人士27日透露,石破茂和莫迪将在29日会谈之际发表确认两国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将把防卫、安全保障合作、加强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定位为重点领域。
日本和印度同为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的成员国,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两国届时还将重点讨论增强在本地区的行动,包括与美国的军事盟友菲律宾一起在有争议的南海举行联合海上演习。
此外,在8月21日举行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针对中方发布的王毅外长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的消息,其中提及印方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印度官员澄清有关表态遭到错误引用,声称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没有改变,将继续推进同台湾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合作。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表示,中方对印方所谓“澄清”感到意外。这与事实不符。看来印度国内某些人试图在台湾问题上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印关系的改善。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