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策略
2025-09-05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 剑 吴政清
       当前,数字技术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也在无形中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地区经济结构。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催生了如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诸多全新业态,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作为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抓手,数字经济的发展既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以电子商务为基点,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作为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产业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首先,各级政府应在乡村产业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出台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升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和物流水平,为乡村地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技术环境。其次,各类企业要积极参与乡村数字化进程,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与村“两委”、农业合作社、农户等相关主体紧密协作,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各类企业要在结合地方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地方品牌,充分借助各类网络媒体平台,开展精准营销,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地方特产走向全国市场。再次,各类电商平台要充分发挥供需连接的枢纽作用。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地方合作社、企业的合作协同,完善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动地方产品品牌化、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农户和企业在预测市场需求、改进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支持,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以培育人才为目标,提升新农人数字治理能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持续推进,需要既懂农业知识,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在乡村环境中,加强培养既懂现代农业、又懂电子商务、还懂数据分析的“新农人”,从而为农民增收、产业升级、农村数字升级提供重要支撑。首先,政府要加强对乡村人才培养的统筹引领。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类技术企业、电商平台与不同乡村地区开展对接帮扶工作,为乡村实现数字化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持续支撑。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状况,加强对本地导师团队的培训和选拔,为“新农人”提供更加接地气的实践指导,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相关院校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实际需求。与地方政府、农村企业、电商平台等相关主体合作,共同设计和打造适合于“新农人”未来发展,符合乡村发展方向的电商培训项目。要通过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物流管理、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切实提高“新农人”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合作项目,通过线上网课、实地观摩、情景模拟、线下工坊等多种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积极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向实践运用方向转换,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不断生根发芽。再次,广大农民要切实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农民群体要根据时代变化,主动学习相关技能技术,提高自身数字素养与技能,从过往的“做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以普惠金融为手段,推动农村支付服务规范化。首先,要确保支付产品规范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相关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为农产品产销、农村电商服务、日常生活缴费等生活场景提供定制化、移动化的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数字技术在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嵌入程度。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完善相应监管和防控体系,切实保护用户信息隐私,保障农民金融财产安全,为农村地区营造便捷安全的数字金融环境。其次,要加强村民数字金融素养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对数字金融和移动支付的安全认知,逐步消除城乡间、不同人群间的“数字鸿沟”,从而以金融普惠为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普及与创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5年,基于数智技术的湖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策略研究(编号:XJK25BZY045)〕

(责任编辑: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