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从“公益宝贝”到“AI特派员” 阿里巴巴95公益周的数字化进化
2025-09-08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2025年9月8日,杭州的云端下起了一场关于“AI向善”的雨。在2025阿里巴巴95公益周生态大会上,阿里巴巴用“新生态、新科技”作为主题,为中国互联网公益按下了一次深度升级的“刷新键”。

       19年前,一个叫“公益宝贝”的小按钮,让公益第一次与电商交易融为一体;9年前,蚂蚁森林用一棵虚拟的树,串联起亿万人的环保行动;而今,AI、闲鱼、闪购、饿了么、夸克、魔搭等新成员集体登场,公益生态圈被无限拉伸,进入了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集体捐赠”,而是一场关于科技、商业与公益的立体进化。

       新生态:从“按钮公益”到“场景公益”

       19年前,淘宝上第一次出现“公益宝贝”标识时,没人能预见到它会成长为一个“国民级项目”。600亿笔捐赠订单、累计捐赠数十亿元、每年近200万商家参与、4亿消费者下单——这是“公益宝贝”的答卷。



闲鱼“公益宝贝”亮出成绩单

       但2025年的升级,意味着公益已经不再是“顺手捐一块钱”,而是渗透进每一个消费场景。闲鱼:二手物品上架时,可自由选择1%、50%、98%三挡捐赠比例,甚至可以直接捐出物品。闪购 & 饿了么:搜索“爱心商家”,每一份外卖成交订单都会自动捐出0.2元。1688:批发商也可以通过公益宝贝,让B2B交易也带上人间温暖。

       这意味着,公益正在从“商家主导”转向“用户共创”。不再是“我捐钱你受益”,而是“我们在共同完成一件善意的事”。

       正如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在大会上演讲时所说:“19年前,公益宝贝让商家的买卖变得有温度;9年前,蚂蚁森林让虚拟与现实产生连接;如今,AI正在改变业务,我们也在思考,如何用AI,让公益拥有更多可能。”

       这不仅是生态扩容,更是一种参与模式的重构:从单点捐赠到多元交互,公益的“朋友圈”正在急速扩大。

       新科技:AI向善,重新定义“可触达”

       如果说“公益宝贝”是阿里电商的温度计,那么AI正在成为阿里公益的“加速器”。今年的95公益周上,阿里巴巴首次把AI与公益深度绑定,释放出多个关键信号。

       首笔AI人才专项捐赠,瞄准未来。大会当天,阿里巴巴宣布向清华大学无穹书院捐赠首笔AI人才专项资金,共同探索AI领军人才培养。这是中国AI产业与顶尖高校的首次系统性对接,意在“从根源上缩短技术代际鸿沟”。

       在AI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笔捐赠并非简单的公益行为,而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既是对社会责任的回应,也是阿里对AI人才生态的重新布局。

       AI+医疗:让“看见”更容易。在浙江景宁、湖南永顺、四川甘孜、云南澜沧等偏远地区,阿里达摩院的AI多癌早筛技术正以公益方式落地。截至2025年7月,近20万例筛查病例被完成,发现多例疑似早癌患者。



阿里达摩院AI多癌早筛技术以公益方式落地偏远地区

       2025阿里巴巴95公益周生态大会上,来自澜沧的基层医生李启明说了一句动人的话:“一个再厉害的医生,靠肉眼也难发现几毫米的病灶,但AI的眼睛和我们不一样。”

       在“看见”这件事上,AI第一次替基层医疗“补上了短板”,这不仅仅是技术落地,更是一次生命意义上的弥合。

       AI+教育:志愿填报的信息平权。今年高考,阿里AI应用夸克上线了“AI志愿填报”功能,为大山深处的孩子提供免费志愿填报建议。截至7月,4000多万考生与家长使用该服务,生成志愿报告超过1200万份。自2019年以来,夸克已累计服务1.6亿用户。

       这背后是AI正在帮助普通人平等获取教育资源,让“考得好”不再等于“填不好”。

       AI特派员:让县域治理“上云”。今年大会的另一个亮点,是阿里公益发布的“AI特派员”。这个“智能特派员”本领强大,帮企业找政策、帮乡村做设计、帮村民查信息、帮基层公务员写材料、出方案……可谓无所不能。

       这是对阿里6年“乡村特派员”计划的系统化升级。“AI特派员”让AI不再只是大城市的特权,而是下沉到县域,成为数字时代新的公共工具。

       人人公益:从“点击捐赠”到“随时公益”

       如果说技术和生态扩展了公益的可能性,那么今年的95公益周在“玩法”上也做了全新尝试。

       蚂蚁集团首次把“碰一下”技术接入公益场景:在杭州武林夜市,用户只需把手机轻轻一碰,就能完成捐款,甚至直接跳转到“公益账单”,看到自己过去一年做过多少善事。



 与会观众现场体验“碰一下”

       这种低门槛、强交互、可视化的体验,让公益从“理性捐赠”转向“感性参与”,同时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入口:公益不是刻板的、隔离的,而是嵌入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对此,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在大会上发言时说:“公益一直是科技行业的受益者,但我们相信,它可以从受益者变成创造者。科技不只是帮忙,而是让更多人行动起来。”

       生态跃迁:公益不再是“项目”,而是“操作系统”

       回顾19年,“公益宝贝”是一次理念创新,9年前的蚂蚁森林是一次行为创新,而2025年的95公益周,是一次系统创新。

       它不再把公益看作单一的“捐款项目”,而是把公益嵌入到交易、医疗、教育、乡村治理、开发者社区等全链条场景中——公益宝贝扩展到闲鱼、闪购、饿了么,AI成为基层医疗、教育和县域治理的新工具,高校、开发者、用户共同加入生态,“碰一下”让公益回归生活本身……

       公益,正在成为阿里整个生态的底层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个附加功能。

 
       95公益周放大AI时代的善意自觉

       19年前,阿里让“买一件东西,顺手捐一块钱”成为可能;9年前,蚂蚁森林让亿万用户的点击化作地球上的真树;如今,AI让公益再一次超越了地理、信息与能力的界限。

       95公益周不是一场“人走茶凉”的活动,而是一场持续进行的公益实验:如何让技术与商业,不止追求效率与规模,更兼顾温度与责任。

        未来,当我们在闲鱼挂出一本旧书,在饿了么点一份外卖,在夜市上轻轻“碰一下”,我们都正在参与一个巨大的“公益项目”,这不仅仅是一笔难能可贵的捐赠,更是一次公共价值的重塑。这正是悄然到来的AI时代公益最动人的地方——每一个微小的善意,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