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11月4日,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浙江非遗保护公益基金承办的“青年入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渔庄举行。本次活动汇聚非遗传承人、高校学者、青年运营代表、地方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探索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青春助力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会上,各领域代表围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书记吴延飞在发言中表示,非遗不应仅是静态的文化遗产,更应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活态资源,非遗馆将积极搭建平台,引导青年力量回归乡土,实现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双向赋能”。
浙江联众文旅集团董事长余学兵从市场与运营角度分享了见解。他提出,非遗需要融入文旅业态,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并表示联众文旅愿意提供资源与平台,与青年团队共同探索非遗主题的乡村文旅发展新模式。
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四联村书记杨怀武结合本地实际,介绍了乡镇在吸引青年返乡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服务保障。他提到,乡村将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落地支持,期待青年为本地非遗注入新活力。
杭州雕版印刷非遗传承人黄捷成从技艺传承角度出发,分享了雕版印刷的文化价值与现实困境。他希望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参与非遗创新,让传统手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浙江工商大学钱哲老师从“非遗生态”构建角度提出建议。她指出,高校将在理论研究、创意设计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参与非遗IP内容的保护和衍生开发,推动非遗产品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接轨。
青年运营代表沈俞豪结合自身实践,阐述了青年群体在非遗传播、产品开发与乡村运营中的独特优势。他认为青年一代愿意扎根乡村,用新思维、新技术激活非遗资源,助力家乡振兴。
会议期间,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牵头组建的“青年入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整合政府、传承人、高校、青年与金融等多方资源,构建从技艺传承到市场运营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下一步,联盟各方将持续推进资源对接与项目落地,助力浙江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升级,打造非遗活态传承与青年返乡创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责任编辑:子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