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企业责任
富曼欧潘福平:用制度文明托起中华孝道
2018-01-26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北京讯 2018年1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第三届孝文化论坛暨首届弘孝公益盛典”上,富曼欧资本董事长潘福平作为孝道文化的积极实践者和传播者,荣获中央电视台及“中国弘孝公益盛典”组委会联合发起的“弘孝榜样人物”奖。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女士亲自为潘福平先生颁奖。同时,潘福平作为颁奖嘉宾,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先生共同为“弘孝模范城市”代表颁奖。



       论坛期间,潘福平代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弘孝基金管理委员会向顾秀莲、白立忱等领导汇报了弘孝基金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赏。顾秀莲、白立忱等领导鼓励潘福平先生及各位基金会同仁再接再厉,共同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及弘扬中华孝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对潘福平近年来“弘孝”事迹的认可与肯定。近年来,潘福平热衷于孝文化的传播,他多次受邀赴中央电视台分享他对孝道和孝文化的理解,并于2016年作为出资人参与筹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弘孝基金管理委员会。此后,他以富曼欧资本的名义,资助“孝行天下”艺术团在全国进行公益巡演;2017年7月富曼欧资本组织协办庆祝 “孝行天下、敬老拥军”恩翠军体之星表彰大会暨建军90周年文艺演出。这次的“孝文化论坛”,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CCTV老故事频道《我的父亲母亲》栏目、弘孝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家庭报社、《中华孝道》杂志社联合主办,富曼欧资本又一次成为该活动的独家赞助者。

       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潘福平热衷于公益、慈善活动。在所有的公益活动中,潘福平又把弘扬传统孝文化的活动放在了重中之重。这与潘福平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理念是分不开的。

       1962年出生于上海郊县农村的潘福平,在他出生前的几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家里非常贫穷,常常食不果腹。母亲拉扯着5个孩子艰难度日。至今潘福平还记得,每次学校开学的时候,母亲向四邻到处借钱的辛酸经历。

       贫穷和苦难的经历让潘福平更加坚毅,也更懂得奋斗的价值。他理解到,自己身上,不仅背负着改变个人命运的责任,还寄托着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厚望。从懂事开始,潘福平读书就非常用功,最后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潘福平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担任讲师,执教会计学专业。

       从一名农家子弟奋斗到高校讲师,潘福平不但为家族带来了荣耀,也让整个家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然而,好景不长,1988年,潘福平的大哥在做生意过程中被骗100多万,把整个家庭都拖入深深的债务漩涡之中。

       那时的100多万,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作为一家希望的潘福平主动承担起了为大哥还债的责任。但是,仅凭青年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偿债之路前途茫茫。不得已,他把目光投向了一衣带水的日本。当时的日本尚处在发达的顶峰,是中国乃至世界学习的标杆。在日本普通打工者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中国绝大多数中高收入者,到那里或许能找到命运的转机!

       1991年4月7日,潘福平怀揣借来的5万元人民币,踏上飞往东京的航班,去开启了一段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旅程。经过一番磨砺,潘福平在日本终于立足,经济条件也逐渐宽裕。打工收入除了很快地让他还完了债务,还让他积攒了一些学费,在日本立正大学继续攻读学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日本的潘福平非常思念家人,尤其思念母亲。当时的越洋电话很昂贵,但潘福平依然经常给母亲打电话,一聊就是几十分钟,不忍放下。这项开支成了他最大的花销。到1995年的时候,潘福平有能力将母亲接到东京常住,让母亲在日本度过了快乐的2年,直到母亲因思念家乡强烈要求返乡为止。

       时光荏苒,潘福平在日本开创的金融蒸蒸日上。2010年,随着在中国境内的业务量的巨大增长,潘福平把公司的经营重心放到中国,带领全家迁居上海。潘福平为终于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而兴奋不已。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潘福平依然是一位“空中飞人”,整天在世界各地奔波,能与母亲相守的时间非常稀少。实际日常照料母亲的责任只好由潘福平的大哥、大嫂承担。

       直到有一天,潘福平的大哥在电话中告诉他母亲经常出现健忘现象,随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这一事实让潘福平无法接受。“子欲养而亲不待”,潘福平没有想过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此后,潘福平无论飞到哪个国家,他都试图去寻找能够医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特效药。当他发现老照片能够帮助母亲唤回记忆时,他特地让日本的朋友把一本放在日本并记录着母亲赴日生活的相册送到了上海。但这些,也仅仅能够减缓母亲记忆的衰退,而无法根本阻止。潘福平只能一天天看着母亲越来越不认识自己,眼光变得越来越无神。

       潘福平觉得,即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财务上也没有压力,但却依然难以常常陪伴和服侍母亲,内心留下诸多遗憾;幸亏有大哥、大嫂可以托付,母亲晚年还算过得安然。更多的中国人,面临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养老、尽孝方面或许更加有心无力。

       “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口号,还要有可以切实实现的条件、方式和制度保障。因此,在本届孝文化节上,潘福平对孝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潘福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弘孝”一定要和“养老”这个问题结合起来,从个体的“孝敬双亲”延伸到全社会的尊老爱老,从经济赡养的层面延伸到鼓励老人发光发热,自我实现。同时,整个社会还应该努力去构建一些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社区文化,让老年人的生存和健康有保障,让老年人自我实现更容易,同时也要降低年轻人的经济负担,让年轻人有能力、有动力、有时间去多陪伴老人,与老人沟通交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