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互+计划创出宁都模式:政府企业机构多方合作弥补乡村教育短板
2018-11-01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报告时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2016年以来,江西赣州市宁都县在中央网信办支持下率先接入沪江互+计划 “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通过网络为全县所有乡镇学校开齐素质课程,补齐了乡村教育短板。为推进赣州市宁都县教育“互联网+教育”经验在全国乡村普及,赣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罗忠华、赣州市宁都县教育局局长温英俊、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彩虹花和阅汇创始人时朝莉等领导、专家携多家媒体于2018年10月30日赴江西赣州宁都县调研,走访了小布镇徐会、竹笮乡赤坎、石上镇城头等教学点或学校,并以”互+计划”为案例,共同探讨互联网为乡村教育带来的变革。



小布徐会教学点的孩子们手牵手在校园门前合影
      
       互+计划丰富了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
      
       宁都是赣州版图面积最大的区县,包含山区、丘陵、河谷等多种地形地貌,从镇上出发至乡村学校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受限于地区特性,宁都周边小微乡村学校缺乏足够师资力量,大多难以开齐课程,美术、音乐等素质课往往只能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代课。
      
       这一窘境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11月29日的“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下,宁都县教育局与沪江互+计划签订互联网教育扶贫协议;次年新学期,17个教学点先行先试,为课堂引入互+计划的网络素质课程,第一次将专业的美术、音乐、手工、外教课展现在乡村学生面前。



竹笮乡赤坎教学点的学生跟随网络课程学习舞蹈
      
       作为首批试点之一的小布徐会教学点,其引入网络课程前后的发展与变化,是宁都县互联网+乡村教育的一个完整缩影。
      
       小布仅有的8名学生身上有很多标签:“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低保户”……而为了帮孩子们开齐课程,全校两位年轻教师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二人每周分别要上30和29节课——抛开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谈,二人面对语数体时尚能得心应手,但一遇到音乐、美术课程,两个90后的大男孩只能面面相觑,心有余而力不足。“望着孩子们那种安静、那种沉默,看着那种眼神,我也沉默了。”许久之后,当地教师陈权回忆起第一节课孩子们空洞的表情时,依然五味杂陈。
      
       2017年新学期,在宁都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小布徐会教学点引入了互+计划的网络课程。“一学期的互+计划(课程),和我三年半挖空心思的执教效果对比相当明显,孩子们在线上老师和各种有趣课程的带动下,逐渐走出了内向与自卑,从曾经吞吞吐吐的自我介绍,到现在大方地在全国乡村学校面前展示自己。”陈权复盘第一学期的网络课程时,对互+计划带来的改变感触颇多。
      
       地方教育部门倾力支持 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试点第一学期学习获得初步成功后,宁都县教育局着手向更大范围的乡村学校普及网络课程。
      
       2017年下半年,宁都县试点推进互+计划,由最初的17所乡镇小学扩展到全年115所小学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每周有近6000名学生从中受益;2018年2月26日,宁都县教育局再次下发《关于我县乡镇小学开设“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通知》,决定自新学期开始,全县所有乡镇小学集体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
      
       两年时间,从17个学校试点到全县大范围铺开,除互+计划网络素质课程本身的低成本、大规模、可复制、可持续等特性,也与当地教育系统的高度支持密不可分。



宁都县教育局局长温英俊接受采访,身后的墙上贴着学生们的绘画作品
      
       “互+计划互联网+乡村教育模式分享会上”,宁都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温英俊回忆起第一次带互+计划团队来到学校调研并应用网络课程时的画面:“网络课程开学典礼时,我看到这边的孩子比较木讷,不善交流。我当时和吴虹校长说,效果好不好,看一年之后。如今我们再来看,这些孩子不要说在村小了,在上海的大舞台上,也能非常自信的和大家沟通。”
      
       据温英俊介绍,宁都县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有185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网点多,且分布零散;规模小,不乏两三个、七八个孩子组成的学校;学校远,虽然道路已修缮完毕,但距离仍然较远。客观因素导致老师下不去、老师留不住、课程开不齐、课程上不好。
      
       网络课程,成为补齐宁都教育短板的良方。“最初,我看到这里的老师用手机在上课,用小屏幕把大城市的优质课程带到学校”,谈及硬件配置时,温英俊表示:“为了进一步帮助乡村孩子们上好网络课程,政府为学校配了笔记本电脑、为没有一体机的学校配备大电视机,再拉一根网线,低成本地解决了乡村学校缺课短课的问题,帮助乡村学校开齐了全部课程。”
      
       互+模式整合多方资源 打通乡村教育最后一公里
      
       10月28日,“看见未来·互联网时代乡村教育的突围与创新——沪江互+计划三周年教育论坛”上,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曾指出,互+计划模式的核心在于“对政府部门、教育系统、企业机构、优质教师课程、公益组织、乡村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并以低成本将各类资源输送至乡村;再通过发掘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使其在输送资源中产生新的资源,最终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再到共建鱼池,完成乡村教育的自给自足。”

IMG_7943

竹笮乡赤坎教学点的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美术课程
      
       站在乡村学校的角度拆解互+模式,则就是政府部门、教育系统、企业机构等对乡村教育的多重激励与赋能。
      
       首先是政府对当地学校参与网络课程的鼓励。加入互+计划“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后,赣州市电教馆、宁都县教育局曾多次发文推进乡村网络课程的普及,并鼓励网络学习效果优秀的学校及老师;并进一步为优秀学校提供更大力度的设备、资金支持。在学校及老师获得互+计划、小狮子计划等奖项时,政府部门还会对具体校、人进行点名表扬,极大鼓舞了当地教育系统努力开展网络学习的热情,使乡村教师也能通过授课完成自我实现,从而长期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
      
       互+计划与青椒计划则是通过完善的网师、助教、助学运营体系,在每一节网络课中对表现优异的班级进行即时鼓励,将全国的老师们组成一个大社群,帮助教师们提升及教学能力、解决教学困扰,让教师们在“留得住”之余也能够“教的好”。
      
       聚合企业机构资源方面,互+计划还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凯迪拉克、华为、兴全基金、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学等机构合作,为表现优秀的乡村教师们提供资金、设备、教学理念等支持。
      
       在政府牵头、互+计划整合、社会资源倾斜的前提下,如今的宁都乡村学校总已配齐基础电子设备,开齐了美术、音乐、财商、外教等素质课程;老师们则获得了精神、物质、教学能力等重重奖励;学生们在越来越好的课程质量、越来越活跃的学校氛围下,正变得愈发开朗,成绩也越来越好。



教室背后的土地里,孩子们采摘成熟的果实
      
       在小布徐会教学点教室的背后,有一小块学生种植基地,这里的土里正生长着两年前互+计划带给孩子们的“沪江豆(种子)”。经过两年来孩子们的悉心浇灌,这些种子早已生根、发芽、结果,并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新种子。
      
       “他们就是一颗颗爱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必将成为社会的栋梁。”被问及互联网为乡村教育带来的变革究竟是什么时,温英俊用一个比喻描述了乡村教育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