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动态
因为诗歌,青春不朽 新书《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在京首发
2021-05-31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青春永远绽放,诗歌永远年轻。“青春诗会”是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精心打造的经典文化品牌,自1980年创办至今,已举办36届,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0年,推动并见证了中国新诗的创新和成长。每一届“青春诗会”,《诗刊》社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十几位创作实力突出、发展潜力深厚的青年诗人,集中进行研讨改稿,邀请诗坛前辈交流创作心得,助力青年诗人的成长。


 
       5月30日下午,《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全八卷)新书首发式暨诗歌分享会在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圆满举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北京大学教授、评论家谢冕,《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诗刊》社编委、著名评论家朱先树,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唐晓渡,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王平,以及参加过往届“青春诗会”的70多名重要诗人莅临现场。


 
       吉狄马加致辞时表示,“青春诗会”已走过40年的光辉历程,这40年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征程,这样一个诗歌的青春盛会延续至今实属难得。“青春诗会”为推动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繁荣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很大一部分出自“青春诗会”。希望这样一个诗歌品牌,能把诗人团结在一起,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创作,使每一个诗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谢冕表示,自己通过“青春诗会”的平台结交了许多朋友,回想起《诗刊》的历任编辑,对他们曾为“青春诗会”所做的工作充满了怀念和感激。“今天见到这么多朋友非常感动。非常感谢《诗刊》,感谢‘青春诗会’的朋友们,今天能够相聚就是诗歌给我们的力量,诗歌永远是青春的。”

       邱华栋表示,今天到场的嘉宾,既有90岁的谢冕老师,也有90后年轻诗人,青春弥漫,济济一堂。“40年的青春诗会共有500多位诗人参加,《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收录了475位诗人的作品,见证了时光、见证了时代,见证了诗人的青春。”

       李少君指出,“青春诗会”是对创新的期待,对创新的肯定。青春永远绽放,诗歌永远年轻,探索永不停步。“‘青春诗会’之所以40多年来影响越来越大,就是代表中国对现代的一种追求,对创新的一种期待。创新是中国文化的使命,也是新诗的一个使命。这里要特别感谢今天来到现场的《诗刊》过去的编辑和指导老师,感谢他们40多年来为诗歌所做的工作。”

       王平认为,大家共聚一堂更重要的是以这套书的出版为契机,隆重纪念“青春诗会”这一中国诗歌史上的品牌活动创办40周年,感受青春诗歌的经典韵味和蓬勃生机,表达对国家诗歌文化事业的热情关心和坚定支持。


 
       活动期间,吉狄马加、邱华栋、谢冕、李少君、王平共同为《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新书揭幕。

       在座谈环节,《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与吉狄马加、谢冕、邱华栋,以及朱先树、唐晓渡、欧阳江河围绕《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展开交流。


 
       吉狄马加肯定了这套书在文本上的研究价值,“‘青春诗会’这40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诗歌创作的轨迹。在这个意义上,研究中国当代诗歌,特别是近40年的当代诗歌,这套书就是一个缩影。”“青春诗会”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这些诗人都是在自己最年轻、创作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被选来参加‘青春诗会’,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诗人在‘青春诗会’上创作了他们一生的代表作。”

       谢冕从40年来“青春诗会”的作品中读出了‍时代变迁,“80年代以来,我们的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写作逐渐走向自由,逐渐走向包容,一个国家的诗歌状态对应着整个社会的状态,社会愈发充满活力,诗歌当中也就愈发洋溢着青春气象。我的学术研究、我的灵感来自‘青春诗会’,来自青春,来自我们充满青春气息的时代。”

       邱华栋谈到,将“青春诗会”40年放在中国新诗百年里观察,别有一种时间上的意义,“我们用这40年中国当代新诗的成就,放到百年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里看,是特别辉煌的”。


 
       朱先树回顾自己40年前参与1980年首届“青春诗会”的往事,这么多年来见证了《诗刊》和“青春诗会”的一路发展,感到无比欣慰。

       唐晓渡谈到,“青春诗会”是当代诗歌传统里某种意义上的核心,“它定了一个东西,吉狄马加说的包容、多元,立足诗歌自身、立足文本的一个传统,从最早第一届‘青春诗会’能够体现出,越到后面越明显。”

       欧阳江河分享了自己当年在“青春诗会”上创作《玻璃工厂》的故事,“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一个玻璃工厂,去之前王燕生老师给我们提议说今天参观玻璃工厂,你们每个人写一首诗,主题就是玻璃怎么变透明的。我很把它当真了,我想这个作业必须要完成。这首诗的起源跟‘青春诗会’有关,跟王燕生老师的命题有关,跟我作为军人的较劲认真有关,我带着这个想法,我比其他人参观得要仔细,据我所知最后就只有我一个人写了这个命题作文。”

       座谈会后,由王晓笛主持,到场的部分“青春诗会”诗人代表徐国静、欧阳江河、童蔚、大卫(赵志辉)、曹宇翔、胡玥、晴朗李寒、娜仁琪琪格、王妍丁、莫卧儿、孟醒石、吉尔、戴潍娜、江汀、艾蔻、王二冬、徐晓、苏笑嫣……逐一上台为大家朗诵并分享与“青春诗会”的故事。


 
       由《诗刊》社编选,李少君任主编,霍俊明、王晓笛任执行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全八卷),收录了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的475位历届参会诗人的诗作及手稿。这些诗作,由诗人自选并亲笔抄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诗人手迹展示。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