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动态
“数字时代的公益生态圈与价值共创”主题研讨亮相“2022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2022-05-20    来源:公益中国网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公益中国网讯 在边界消融、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的数字时代,公益慈善在回应的社会问题和方法论上有何新趋势、新前沿?与此同时,在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等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回应大时代需求,并通过公益平台重塑公益生态圈、推动社会价值共创?2022年5月20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承办的“数字时代的公益生态圈与价值共创”分论坛正式亮相“2022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 

       本次“数字时代的公益生态圈与价值共创”分论坛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公益慈善领域的跨界学者,与来自乐平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新浪微博、字节跳动等行业机构的前沿实践者,以“价值共创”为关键词,盘点了数字时代的“公益新前沿”,并围绕互联网公益平台如何塑造共创共生的公益生态圈进行了探讨。

       本次主题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主持。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刘忠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分别致辞。刘忠祥在致辞中提出,“发展数字技术全面贯彻网络强国的战略是时代主题,也是重大课题”,并提出了数字向善、数字治善、数字兴善和数字扬善的善治建议。王名在致辞中则发出了共同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公益创新、共创正在生成的美好未来的倡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超以“乌卡时代的公益:不确定性环境、复杂问题与价值共创”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王超介绍了剧变时代的概念与特征,提出了解决公益顽劣问题的方法论,如何从迭代到权变再到共创的范式升级,以及共创的方法与工具。在对谈环节中,乐平基金会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刊出版人、主编沈东曙从共益精神与互联网精神两个方面,分享了价值共创的理念,提出用共益的方法,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袁瑞军在“公益与金融创新:社会影响力债券还是社会影响力伙伴关系?”的主题演讲中,围绕社会影响力伙伴关系概念的引介,分享了英国社会创新的典型案例和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在中国落地的重要意义与存在的挑战。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在对谈中提到,“社会影响力债券的最大作用并非带来增量,而在于使存量资金更有效率”,同时也指出现阶段在我国推广该创新方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在于公益的基础生态。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发表了题为“公益的社群共创:为什么‘一起捐’?‘捐赠圈’在中国”的演讲。围绕近年观察到的草根公益现象,即普通人参与社群共创,贾西津介绍了“捐赠圈”的概念,并提出了“一起捐”在中国具有的边际效应、养成效应和涟漪效应。在对谈中,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波娜进一步分享了“捐赠圈”对捐赠人个人成长路径的影响,和对整个公益生态的积极促进作用。



圆桌讨论:互联网平台、公益生态圈与价值共创

       圆桌讨论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超联合主持。围绕“互联网平台、公益生态圈与价值共创”主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新浪微博政务公益总经理李峥嵘,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运营负责人罗海岳分别开展圆桌对话。陈劲从商业企业转型、政府注意力转移、战略性社会责任、创缘的激发等方面进行了回应,李峥嵘、刘洲鸿、罗海岳分别就其所在的平台型企业对共创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分享。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是由民政部委托清华大学设立的校级科研机构,是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的重点成员,是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之一,是一个体现国家战略、融入创建一流大学进程、致力于公益慈善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高端智库。在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宏观背景下,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倡导跨界“知识共创”和“价值共创”,正围绕企业慈善、财富向善推动多方参与的知识生产伙伴网络,共同塑造社会价值共创场域、创新相关实践方法论。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