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责任 » 创新创投
金融机构告诉你,创新公益怎么玩
2017-10-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公益也在进化。

    各行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愈发深刻,积极参加公益慈善事业被认为是各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慈善信托:公益效果逐渐显现

    慈善信托2016年正式列为八大信托业务之一。信托公司在探索“金融+慈善”的路上不曾停步。

    《中国信托业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18家信托公司和慈善组织成功备案了22单慈善信托产品,初始规模0.85亿元,合同金额30.85亿元,涉及教育、扶贫、留守儿童等慈善公益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平安信托推出我国首只永续型集合慈善信托“中国平安教育发展慈善信托计划”,专注于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扶贫,首期规模1007万元,目前落地项目资金已超过381万元。

    该信托计划开创了“公益+金融”运作新模式,即倡导企业、个人公益资本通过金融手段进入公益领域,实现慈善资产的保值增值,扩大慈善能力;同时,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借助金融工具盘活资源。

    平安信托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2014年建立起以服务公益慈善实践为目的的信托产品平台,该平台的公益效益已逐步显现。2015年、2016年为公益慈善事业提供资金均超1500万元。

    此外,过去慈善信托多以货币型慈善信托为主,信托资产以货币形式出现。今年国内股权慈善信托开始设立。股权信托以交付股权为主,也为慈善事业提供多样化的资产来源。

    “近期较为火热的股权公益信托就属于类公益信托行列。相较传统固收类投资,股权信托对信托财产的流动性管理和价值变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改善了公益信托收益率低,难以发挥应有价值的窘境。从我国对公益信托的支持力度来看,未来或有更多类型的公益信托出现。”普益标准魏骥遥对南都记者表示。

    保险新模式:撬动保险保障“杠杆”

    作为一项公益和爱的事业,扶危济困、扶弱济贫,关注社会公众生存状态,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已被保险业“保险+公益”格式化模式“安营扎寨”于大江南北。

    保险业从事公益活动之所以历来都走在了其他行业的前列,其根本原因正在于保险业自身业务与公益事业的内在一致性。

    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对南都记者表示,之前保险机构的公益活动各种各样,包括关心孤寡老人、关爱失学儿童、捐钱捐物、边远山区支教、慰问困难群众等。近年来,保险机构更多地从保险机制创新上发力,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农村简易人身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巨灾保险、利用保险资金扶贫等多层次保险产品服务;同时,积极聚焦精准扶贫,通过精准定制保险方案、捐款购买保险等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其他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保险保障,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

    而广东保险业近日联合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开展保险扶贫公益活动,通过腾讯“益行家”平台开展捐步筹款公益扶贫活动,为广东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1643亿元保险保障。

    “互联网+的热潮已经席卷各个行业,科技应用也将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今后金融机构也会更多采用科技手段开展公益事业。”前海人寿品牌总监对南都记者表示,“我们的公益行为结合当下热门的微信运动、结合公众特点,探索保险公益创新模式,将健康、教育、保险扶贫相结合,调动了公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此外,“公益+交易所+保险”新模式今年备受关注。上海保交所今年8月利用1200万善款,实现了近400亿保额的撬动,为云南、陕西、西藏、安徽、四川、江西六省区17个贫困县的56万帮扶群众送上保险保障。

    上海保交所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这种模式作用明显,变短期扶贫为长期扶贫。变“孤立”扶贫为合作扶贫,有效撬动保险放大保障的“杠杆”功能,实现扶贫资金与保险项目的有效对接。

    银行扶贫公益:探索新模式

    从目前各家银行的表现来看,扶贫公益依旧是各家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发力社会公益的重点。目前机构均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公益的事业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扶贫开发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广东农行正通过植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白名单技术,提升过往精准扶贫贷的效率与效果”,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农户金融部总经理李洪涛在农行“快农贷”产品发布会上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扶贫公益正向更精准结合地方特色迈进,比如地方专业市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地方龙头企业带动、电商平台带动均是可行可试的办法。

    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推动扶贫工作,但是如何创造一个项目,变“输血”为“造血”,让广大贫困群众长期受益?以民生银行河南中兵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股权扶贫项目为例,民生银行决定通过股权扶贫的方式实现精准扶贫,向该县拨付扶贫资金402.0658万元,注入河南中兵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约定年分红32.2万元,收益率约8%,使用分红收益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此外,不少银行也将管理细化。广东交行相关负责人称,“我们持续完善公益事业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保障公益项目和活动顺利进行,促进志愿服务有序开展,明确公益捐赠额度管理、捐赠原则、审批流程、后续跟踪管理等制度,确保对外捐赠的欠款和物资落到实处。”

    社会责任投资:规模逐渐壮大

    作为责任投资基金投向主体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治理的重视度同样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责任投资十年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8月31日,中国基金市场的责任投资相关基金数量已经达到了62只。这62只责任投资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

    兴全基金副总经理杨卫东对南都记者表示,社会责任投资对中国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引入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在资本市场上引导资源配置,让更多的资源流向社会责任良好企业,也让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获得资本市场长久持续支持。

    作为市场第一只社会责任基金,兴全社会责任基金每年都会从管理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各类公益事业。截至去年底,该基金累计提取金额超过3500万元。

    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绿色金融像是一枚社会经济资源分配的调节器,调节资金的流向、资金价格等,“奖”那些绿色环保的、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惩”那些污染环境的、高耗能的企业,从而引导和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迎来了“黄金期”,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社会形象的内在要求。

    截至今年2月,21家主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1万亿元,当然相对于我们国家庞大的贷款规模来讲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比重和增长速度在快速提高,目前占全部信贷比重是8.8%左右。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末我国绿色金融需求将达15万亿- 30万亿元。

    “绿色信贷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抢抓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一家大型银行高管表示。

    广东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类客户数及授信余额占比维持高位,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领域客户及项目明显增长,“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有效压降。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环保领域倾斜,优化信贷结构。

    除此之外,也有更多的银行开始重视绿色金融领域。广发银行就提出“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建设绿色银行”,对节能节水、自然保护、清洁能源及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提供倾斜性资金支持,对“两高一剩”限制性行业客户实行严格准入。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有的银行单独设置了绿色信贷的规模,有的银行把环境信息纳入客户评级,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在授信时实行“一票否决”,这就使得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想办法朝着更加环保的产业方向转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发展的新风口,正引领绿色发展从理念辨析迈向实践操作。

    除了绿色信贷,我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今年1- 9月,我国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40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24%。此外,除各地政府建立的20多个地方性绿色产业基金外,绿色ABS(资产证券化)、绿色PPP、碳金融、绿色保险等各种绿色金融产业也快速涌现。

    值得关注的是,机构呼吁鼓励加快绿色保险市场发展。一方面,绿色保险可以作为绿色发展资金来源,保险资金一般具有资本存量大、现金流稳定、存续期长的特点,对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轨道交通工程、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绿色产业园区等重点绿色项目来说是优质的资金选择。

    另一方面,利用保险的产品创新对绿色项目进行绿色发债、绿色信贷的再担保,提高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采用强制保险的绿色责任保险制度,降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的社会污染和金融风险,将企业是否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情况,作为获得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指标,以绿色保险保障地区绿色产业体系安全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