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责任 » 公益营销
让公益营销进入完整链条做公益也可“盈利”
2017-01-01    来源:信息时报
      (原标题:让公益营销进入完整链条做公益也可“盈利”)

      覃清,有十年一线公益人经历,爱氧星互联网公益传播和企业捐助平台的创始人,同时任职北京益家公益志愿者协会执行理事,专职公益品牌构建、市场推广和筹款。

      “很多人都觉得公益就是免费的,其实是个错误的观点。公益和商业是不可分割的。没有钱如何做公益,政府的慈善机构都是纳税人的钱。”在覃清看来,爱氧星是一个联结和沟通公益机构、企业和普通百姓的平台。对于公益机构而言,这是一个企业劝募的互联网平台,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公益传播和公益营销的互联网新媒体,而于普通百姓,则是全民参与公益的媒介。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罗莎琳

 

      说起公益,你会想到什么?捐钱?扶贫?其实不然。公益营销,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比较时尚的概念,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并由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行为。

      六年前只身南下创业

      2011年的一天,在北京从事影视传播的覃清辞职了,只身来到广州创业。她想将“公益”做大,做得有影响力。一直以来都在做公益的她,觉得光靠零零散散的个体去做公益,受助群体的范围太小了,社会上那么多弱势群体,需要一个大平台来支撑。

      有着10年企业品牌传播经验的她觉得,公益平台、企业以及身边的普通人可以形成“铁三角”。比如,公益组织需要企业给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有用武之地。同时,企业需要传播渠道。此外,身边不乏愿意做公益,但是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普通市民。

      有着将三方面资源结合的想法,6年前的一次商业提升课程给了她更多灵感。2010年,覃清在一个商业课程中学习到如何将公益慈善与商业结合,以做出更高效的慈善,这让她开始思考如何将公益营销和企业结合起来。“中西方的公益有差别。国内公益组织缺乏市场意识和传播观念,不懂得如何包装自己。现在公益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捐款和众筹,很难让主流群体参与进来”。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公益营销已经进入一个完整的链条。首先通过公益活动,企业为公众创造利益,从而得到认可;有了公众的认可,促使企业获得更多销售机会,同时,企业有更多精力与财力承担社会责任。

      为做调研花光所有积蓄

      辞职之后,覃清成了一名全职公益人。在开始的3年里,她走了数百家企业做公益调研,包括了解公益人的心态,目前的状态等。做这一切,覃清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

      初步调研之后,她更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公益人的决心。在调研的同时,她开始组建公益团队、筹备资金、寻找合伙人。由于自己筹划的这一公益平台需要依托强大的互联网作为后盾,而IT公司的薪酬要价太高,因此做起来十分困难。“我们光IT公司都谈了不止20多家,因为我们太缺资金了”。

      最后,4个合伙人一共筹齐了30多万元的储备金。好在今年年初,覃清的公益组织受到了天使投资的眷顾,一次性投资了200多万给她们,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覃清告诉记者,如果一切运作顺利的话,预计一年半以后可以盈利。

      从创业的36岁到如今的42岁,回想创业的6年多时间里,覃清感慨万分,自己80多万的积蓄全部投入创业中,现在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前在北京工作时买的。她告诉记者,这6年买过“最贵的”东西就是在一件600元的羽绒服。在年迈的父母眼中,她得到的只有3个字:“不理解”。放弃年薪30万的广告人的工作,一个女人不远千里从北京来到广州,到底图个啥呢?覃清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他们,自己这辈子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了公益事业,覃清不得不与丈夫两地分居,“他是做音乐的,是个性情中人,所以非常能理解我做的一切”。她告诉记者,由于两个人都在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奔波,到现在还没有孩子。

      生意经

      让三方都成了受益方

      去年8月,“爱氧星”正式上线。这是一个利用互联网让大众随时随地都能做公益的第三方平台,参与者包括答题者、企业和公益组织。上线2个月,已吸引过万粉丝。

      据覃清介绍,公益组织可以在“爱氧星”上发布公益项目及需要募集的资金,由感兴趣的企业进行认领;市民做公益的方式则是在“爱氧星”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中玩游戏——完成选择题、问答题、小游戏、传图片等的“募氧任务”,系统会自动换算出相应的“专属心币”;企业会根据“专属心币”的数量捐献物资给公益组织,同时给予答题者奖励。与其他公益平台不同,“爱氧星”不接收任何捐赠,物资皆由企业直接捐赠给公益组织。此外,“爱氧星”还建立了实时反馈机制接受监督和建议,市民可以及时了解筹款数目、帮扶对象、资金流向等。

      将公益变成每一个人的事,大众零负担地参与在线答题便可随时随地做公益,“爱氧星”让企业、答题者、公益组织三方都成为了受益方。“企业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统计知道有多少人参与了这个答题,我们把给企业的回馈数据化后企业就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分析企业前景,然后为公益组织提供可持续性的企业募捐来源,而答题者还有奖品可拿,三方都受惠。”

      覃清告诉记者,爱氧星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收取企业的活动费。不同企业不同活动,费用也不同。有的企业只和公益组织进行答题互动,有的需要通过爱氧星进行传播,有的则还需要借助第三方平台,比如报纸电视等。她表示,一般企业的公益活动每月的费用是6万元左右。目前合作的企业有十几家,有意向的企业也有二三十家。而对接的公益组织多达上百家。

      但受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盈利和公益是极其容易被质疑的,因此,容易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爱氧星,如何才能把控好公益营销这把“双刃剑”,实现“公益”和“盈利”兼得的局面,就显得很有探究意义。

      覃清告诉记者,希望在半年的时间里,在线用户达到10万人,一年半盈利,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

阅读排行